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中国卫生人才》:北京三博医院于春江教授点评临床带教案例

2012-09-13 10:52 作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案例背景:
 
本科生带教博士生的“尴尬”
                               
文◎李亚静

 
       闫萍近日心事重重,一想到要每天上班,心里就像打起了小鼓,七上八下的。进入临床科室已经三个多月了,而自己还是会束手无策,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消减着她这个博士生的自信心,而且与带教老师的“微妙”关系也让她感到颇为不安。

       闫萍出生在A县,小时候身体十分单薄,经常生病,去医院就成了家常便饭,正是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经过艰辛的努力,闫萍终于从某医学院校毕业,并取得了博士学位,带着小时候报效家乡的梦想,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A县,并进入县医院工作。

        A县医院是一所有40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医院,院内的博士屈指可数,因此闫萍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让闫萍心里多少有些沾沾自喜。院领导研究后决定安排她在内一科工作,内一科是院里的重点科室之一,包含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科里边大概90%的患者都是老年人,有很多是老慢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复杂。尽管如此,想到马上就要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想,闫萍的心情十分激动。

        内一科的科主任王伟为人直率、工作能力强,看到科里多了一名博士生,王伟也很高兴,为此特意安排张红医生带教闫萍。尽管学历上张红要在闫萍之下,但她在科里工作了近1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又都是女同志,在一起好沟通,所以王伟认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闫萍快速的成长。然而,事情并不如王伟想得那么简单。

       在得知要带教一名博士毕业的年轻女医生后,张红心里有些想法:自己的本科学历和闫萍的博士学历相比差了一大截,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怎么好意思“班门弄斧”呢?“本科老师”教“博士学生”,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但是,既然王伟主任安排了,张红也觉得不好推辞,况且以后都是一个科室的同事,打交道的日子还长着呢。“如果闫萍提问题呢,就跟她简单讲讲;不问呢,自己也不便多说,反正大家就是一起上班,也无所谓带和教。”张红这么想也准备这么做。

       在刚到医院工作的初期,闫萍像个实习生一样,每天跟在张红后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做着笔录。经过一段时间,闫萍就隐约察觉到了这位带教老师和自己之间的“距离感”,除了简单的工作介绍外,张红在工作并没有主动跟闫萍多说或多教点什么,这让满心期待从张红那里多学东西的闫萍有了些许失望。不过,让闫萍感到欣慰的是,对于自己的提问,张红还能有问必答,尽管答案略显简单和不够详尽,但闫萍想着也许是开始大家不熟,以后熟识了就好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闫萍感觉自己从张红那里所学甚少,自己并没有多大长进。看着张红每次不论病情多复杂紧急,都能及时妥善处理好,深得患者喜爱,而自己看到患者后却还有点慌,不知道从何下手,神经紧张还常出错。一次,科里收了一位老年心脏病患者,闫萍因为问诊没有问全面,化验单又少查了血糖,不知道患者既有心脏病又有糖尿病,导致了漏诊,在给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用到了葡萄糖,结果差点导致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要不是张红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还有的时候,患者知道她是博士毕业,都纷纷过来向她请教一些疾病的问题,对于这些“老病号”,他们的问题有时候相当专业,缺乏临床经验的闫萍有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难免出现尴尬。她常常觉得自己的博士学位怎么还不如本科毕业有水平,自信心持续下降,甚至一想到要上班,就觉得是件头疼的事。想想当初的雄心壮志,想想耳熟能详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会成为一名好医生吗?”闫萍心里没有了底。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

案例点评:

教应诲人不倦  学要不耻下问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于春江

 
        医学就像一片浩瀚的海洋,不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每个医生在医学中所汲取的知识都很微乎其微,在这个充满未知、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里,我们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在临床传、帮、带的过程中,为师者应该诲人不倦,为学者更要不耻下问。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案例中的现象在医院中普遍存在,人们往往认为,高学历的人才一定具备高技能,甚至形成了一种偏见,实际上,高学历只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了某种专业知识的证明,而技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获得的,两者之间并不是正比关系,有了高学历并不一定具备高技能,反之,有了高技能也不一定就有高学历。临床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生这个职业,必须要将学历与技能紧密的结合。
 
        笔者认为,案例中所反应的问题,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解决。古语有“能者为师、教无常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都是因为自身拥有某些比他人强的学识或能力,文中张红医生在临床工作十年,十年的基础磨练让她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处理各种紧急问题上能够从容不迫,正确应对,一些在“博士生”闫萍看来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她都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好,显然在这一方面,张红有带教闫萍的资格。这个时候,张红医生应该放下学历之别,不要去想“本科生”在教“博士生”,而是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在带教一个临床工作能力较弱的人,以开阔的心胸、大度的气魄去面对这个“博士学生”,认真带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一般的诊疗过程到各个病情的正确处理,甚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的麻烦和险情等等,都可以无私的传授给这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诲人不倦,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带教老师,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相信如果有了这样的带教,对一个新人的成长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师者”的形象也会在“学生”的心理生根发芽,并自此延续。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博士学位的高学历并不能取代临床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乏那些带着高学历的光环却拿不起手术刀的人。案例中闫萍应该清楚,临床带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是在自己独立担当工作之前的后准备。虽然带教老师并不尽心尽力,但是作为“学生”一定要积极主动,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多请教问题,多总结经验。闫萍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说明她的智商是比较高的,学习能力也更强,如果能在实践中努力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应该很快就能成为科室里独挡一面的医生。
 
        其实关于带教,很多医院也都有这种情况,比如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我们有硕士毕业的主任,曾在知名三甲医院工作过很长时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严谨,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让学生们到临床管理病人,参与病人手术,还要每周参加全院的病例大讨论,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知识、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该主任带出了不少博士毕业的学生,现在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老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谦虚谨慎,相互学习,是提升自我的一条捷径。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