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一切为了病人:于春江教授悬壶济世的医者之路

2017-10-13 15:35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文章背景说明:本文于2013年发表在《首医报》、新华网、千龙网等媒体,并获2013年北京市高校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文中所提到的数据和事迹均截止于2013年。公号也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于春江教授、栾国明教授、石祥恩教授、闫长祥教授、吴斌教授等专家近几年的相关事迹和报道内容,敬请关注。

他,声名赫赫,目前已经是我国颅底外科权威的专家。至今已经完成各种颅内肿瘤手术7400余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斜坡肿瘤近200例。

他,敢于做个吃螃蟹的人,组建了我国个颅底显微外科实验室,目前完成十余种颅底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研究成果卓著,是我国公立医疗体制外科研成果卓著的先行者之一。

他,被誉为勇闯脑王国禁区的“神刀手”。由于颅底肿瘤位置很深,毗邻周围重要结构,致使肿瘤全切除颇为困难,颅底有些部位的肿瘤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或“不治”之症。他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分离肿瘤、保护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的措施,使颅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手术致残率明显下降,其“神刀”已惠及成千上万的病人。

他,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公立体制到私立体制的一个华丽转身。他的探索与发展轨迹,为中国的医学专家在现行的医疗体制内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于春江教授。

于春江教授早年师从我国神经外科泰斗王忠诚院士,后远赴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颅底显微外科解剖及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2001年,于春江教授因其在颅底外科学术界突出的贡献和成就被聘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丹心仁术一个病人至上的行医者

几年过去了,山东的脑瘤患者李秀英(化名)至今提到于春江教授仍然会感动不已。

2008年4月李秀英被诊断为脑瘤,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十家医院,当时她的脑瘤已经有差不多6厘米大小。

来三博后,于教授给其检查后发现李秀英患的是巨大型垂体瘤腺,理想的治疗方案是先用药物治疗,如有必要再根据治疗后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手术。初,李秀英任凭于教授怎么解释也不信,她以为于教授一定是跟前几位给她看过病的医生一样,怕风险大不愿给她手术。

于教授找来了以往跟李秀英类似的病例,再结合她自己的病情,反复向她解释,药物治疗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脑组织,还能为他们节省一大笔治病的费用。李秀英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药物治疗。

按于教授的方案在家治疗两个月后,李秀英痊愈了。李秀英在寄过来的感谢信里写道:“很多人认为民营医院的医师惟利是图,只知道赚钱!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民营医院也有很多象于春江教授这样病人至上、丹心仁术的好医生。”

在于春江教授的行医生涯里,他为信奉的一句话就是:“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众口铄金,口口相传,于春江教授走到哪里,好名声就跟到哪里,在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位医德高尚、病人至上的好医生。于教授这样说:做一个好医生,其实并不难,只要真正把病人的利益永远摆在位就行。几十年如一日,于教授就这样视之如行医准则,长此以往,病人的好口碑自然而然就来了

大医风范一个让患者绝处逢生的奇迹创造者

神经外科面对的是人体为精密的器官——大脑。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后果。但凭着精湛的医术,在别人不敢动刀的手术禁区,于教授艺高胆大,握乾坤于手术刀下的方寸之间,创造了不少生命的奇迹。

Romy(化名)是在奥地利经商的华裔。一个偶然的机会,人到中年的他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了,有时会伴有头晕,去奥地利当地医院看病,经诊断患了脑肿瘤。瘤子已经有拳头大小了。奥地利医生告诉Romy一家,他们很“Sorry”。几近绝望的Romy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情回国了。后经人介绍来北京找于春江教授接受治疗。

经过检查后,于春江教授发现Romy的脑肿瘤在颅底区。颅底肿瘤位置很深,毗邻周围重要结构,致使肿瘤全切除颇为困难,颅底有些部位的肿瘤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或“不治”之症。怪不得奥利地医生不愿为Romy治疗。Romy的肿瘤不仅大,而且形状不规则,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脑内重要组织和视神经,导致失明,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于春江教授为Romy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几天后,于教授成功地为Romy切除了脑肿瘤。切下来的瘤子大直径差不多有8厘米了。

Romy恢复后回到奥地利。一段时间后,去当地医院复查。头部影像片出来后,奥地利医生拿着术前、术后两张片子作对照,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说:“中国医生,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大爱无疆一个以大众脑健康为己任的悬壶济世者

几年前,时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来访北京时,曾对于春江教授治疗过很多巨大型脑瘤病人的病例感到很惊讶,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完成过这样的手术。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于春江教授。他想到的不是应该为自己的手术刀有多么利害而自豪,他考虑到了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脑健康的关注。

在发达国家,很少有巨大型脑瘤病人。因为他们对脑健康有足够的关注度,通常在脑瘤还没有长到足够大时,就会被发现,从而能及早接受治疗。而我们国家,很多脑瘤患者甚至会在脑瘤的生长已经侵袭到其它重要神经,出现失明或失聪的症状才会来就诊。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对脑健康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从此,于春江教授开始倡导“关注脑健康”。并成为神经科学学术界率先倡导“关注脑健康”的学者之一。

于春江教授认为:“大脑的疾病,防胜于治。很多脑病,如能防患得当,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于教授还提到国内某演员,突发性脑动脉瘤破裂,幸亏事发时他在城区,能很及时地得到抢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实类似如这种病,完全可以在对脑健康的关注过程中得到发现,提前治疗,从而防患于未然。

人类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核心是大脑。人类能创造今天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因为有着一个机构复杂、高度精密的大脑。脑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躯体其他部位更重要。

于春江教授提出的“关注脑健康”理念,已经并且将要让更多更广泛的民众受益。在一名医者虔诚的悬壶济世之道上,于春江教授又一次在更高层面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从天坛到三博一个行走在医疗体制边缘的探索者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医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现行的医疗体制内,如何才能尽到一位医生大限度的社会责任?

有没有一种新的模式或可能,让一位好医生脱离“医院的效益创造者”“药商的药品推销者”这类角色的桎梏,做一名纯粹的学者与医者,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这类问题是2004年的春天,于春江教授思考得非常频繁的问题。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一年的4月份,于春江教授毅然辞去了神经外科主任的职务,离开了工作了八年之久的天坛医院,参与创建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留学归国后在天坛医院工作时,于春江教授曾亲眼目睹了很多病人为了能得到好的治疗,有许多外地的病人,在北京一等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他深感:老百姓看病实在是太难了。一方面是大量的患者求医难;而另一方面,因为大医院能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待遇,能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导致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在大医院越来越高度地集中。以“博医、博教、博研”为宗旨创建的三博医院,促进了优良医疗资源的分流,为广大在北京等待求医患者打开了另一扇方便求医之门。

在三博的六年来,于春江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医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基金等多项资助课题。10项余课题获得省部级奖项,成为我国公立医疗体制外科研成果卓著的先行者之一。

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医者和学者,于春江教授身体力行,放弃了薪酬优厚的公立医院,投身于有独特经营理念的三博,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探索,为医疗体制改革中医师的角色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为了突破民营医院科研教学的发展瓶颈,于春江教授和跟他并肩奋斗的团队开始一道探索在现行体制下,民营医院该如何谋求自己的出路?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筹划后,2010年12月20日,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这是北京民营医院被正式纳入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教学体系。于春江教授被聘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三博纳入首医科研教学体系后,科研立项、研究生带教、医疗人员职称这些问题将得到更为妥善的解决。三博的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都将更上一层楼,更加完善地"医、教、研"一体化。于春江教授认为:把三博这样服务、技术、品质都有保障的民营医院经营得更好,分流在公立医院难就医的患者,对老百姓、对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三博和首医以大手笔顺应了医改新政的潮流,了一种高等院校帮带民营医院、实现院校和医院双赢的新模式。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的成立,跨越了以往树立在"公立"和"私立"之间不可逾越的界线,意味着学院型医院不再被公立医院垄断,将成为北京市医改新政的试点和示范。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