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的病史。临床病征多种多样,相当复杂,表现特点为间歇性的、发作性的神经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和枕叶的症状,如头痛、眩晕、共济失调、复视、构音的障碍和吞咽困难、运动感觉障碍等,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猝倒发作和智力的下降。
1、眩晕:眩晕常常是首发症状,据国内资料统计,约占45.5-81.6%。眩晕发作常于2~5分钟内达高峰,维持2~15分钟,常伴有共济失调,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或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自觉地面摇晃、倾斜。也有相当多的患者眩晕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头晕眼花”的感觉。少部分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耳鸣及听力减退,听力检查为神经性耳聋。耳蜗症状的出现,提示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供血不足,此时要特别注意与美尼尔氏病区别。眩晕可自发,也可因患者转换体位、头颈部屈伸和转动时诱发,或使已有的眩晕加剧。
2、头痛:痛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发症状大约30%-50%以上的病例有头痛发作。为跳痛,有时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和顶枕部,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头痛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颅内外动脉系统通过后枕部和顶枕颞部头皮血管建立侧枝循环,致使这些头皮血管扩张,造成血管扩张性头痛。此症极易误诊为偏头痛,应予注意。
3、视力障碍:可以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主要是影响了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给所致。如枕叶缺血不太严重,视力仍可保存,但常伴有彩视、眼前闪金花,和偏头痛发作时很相似。
4、意识障碍:由于脑干缺血累计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时,会发生晕厥乃至昏迷。有的患者可以在突然改变体位时,立即感到四肢无力,双下肢肌张力突然消失而跌倒在地,此时意识可以是清醒的,能很快站起并继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