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中国医师斩获“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 脑血管搭桥发出“中国声音”

2019-09-29 13:23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王泷博士,凭借石祥恩教授医疗团队“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颁发的“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这是我国青年医师首次在临床治疗研究方面斩获此项大奖。这也标志着我国医疗团队在脑血管搭桥治疗复杂脑动脉瘤及缺血脑血病方面,中国有了重要发言权。

QQ截图20190929132129.png

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杂志封面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成立于1955年,是全球最大神经外科学术组织,WFNS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每4年评选一次,评选出5名青年医师(35岁以下)未发表高水平医学研究文章,给予颁奖。1979年起,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设立的神经外科青年医师专业最高奖项,以鼓励世界年神经外科医生从事临床专业,提高科研能力。历届获得者在国际享有崇高的声誉,为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不少还成为WFNS历任主席,是世界神经外科届新兴的精锐力量。

青年医师奖是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仰慕的专业大奖,奖项的评选程序较为繁琐,竞争激烈,167位来自全球各地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参与奖项的角逐。该评审先由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办公人员审核;然后邀请全球各地顶尖神经外科专家,包括北美、欧洲、南美洲和亚洲专家初选出10名候选人;青年奖委员再对10名候选人选出5名提名,最后由委员会主任批准。

王泷博士参选的医学研究论文“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 bypas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今年2月发表在世界著名神经外科聚焦杂志(Nurosurgical Focus)的脑血管重建专刊,并在文章封面刊登他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医疗团队新颖创新血管重建影像图,这也是该杂志首次向世界专业学者展示中国学者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创方法,得到国际同行认可,被赞誉为教课书式经典。

QQ截图20190929132145.png

石祥恩医疗团队的研究成果曾先后在国内和欧洲神经外科专业杂志《Acta Neurochirurgica》(2011;153(8):1649-1655)发表,被认为是“切实创新的有利方法”,是“巧妙的颅内外血流搭桥,解决了临床的关键问题”。

2015年,石祥恩医疗团队用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报告《Management of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bypass surgery: a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93 patients》 (血管搭桥在治疗复杂动脉瘤的技术应用和93例经验)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8/26/2014)上发表,被美国巴罗神经外科研究所主任M.T. Lawton发表专题评论,“颌内动脉搭桥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切实用”。美国教授Linx从67种神经外科专业杂志中选出的最有影响的前10篇文章中,该论文被同行的关注度和检索排名第5名。

解决脑血管搭桥血流量不足问题

大脑的供血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这些动脉自身好发动脉瘤,也可由各种先、后天因素形成颈内动脉或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颅底肿瘤也常常包绕、压迫甚至侵犯这些重要大血管。对于这些疾病而言,治疗的前提不仅是祛除病灶,更要保证大脑的供血。

1967年,显微神经外科先驱瑞士Yasargil教授首次应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于治疗脑缺血疾病,促进了脑血管搭桥术快速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复杂动脉瘤、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底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血管的搭桥有其局限性,如:移植血管的直径,血流量与颅内主要受体血管不匹配问题。

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医疗团队首先开展了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首先治疗了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和1例后循环巨大梭形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动脉造影见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颌内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血管血流通畅;脑缺血得以改善,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这种新搭桥方式——用桡动脉经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主干搭桥,与传统手术相比,属于较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满足了脑供血流量,解决以往颞浅动脉搭桥术及大脑中动脉末端搭桥术血流量不足、供体血管与受体不能相互的问题。

颌内动脉可分为下颌段、翼肌段、翼腭段,石祥恩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临床解剖研究中发现翼肌段断端的外径、长度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段血管相匹。解决了以往颞浅动脉搭桥术及大脑中动脉末端搭桥术血流量不足(仅有10-15 ml / min)。也克服了颈外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二次手术切口创伤性大,需要较长的移植动脉材料的问题,缩短了用桡动脉经颈外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搭桥的距离(18-20cm),节省了所需移植血管的长度(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距离5-7cm),具有节省移植血管,创伤性小,血流量大和开通率高的优点。血管造影发现颌内动脉搭桥是理想的颅内外搭桥,较短的桡动脉移植, 对前臂的影响很小,避免了以往桡动脉取材对前臂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完善了一些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性动脉瘤及其颅底肿瘤血管搭桥方式。该方法给复杂脑动脉瘤、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美国著名的国际脑血管外科专家,纽约迈蒙尼德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 E. Nossek教授, 扎克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 D. J. Langer教授也在美国世界神经外科杂志发表述评(World Neurosurgery (2018) 115:44-46.):认为在颞浅动脉搭桥不能获得足够血流量或不可利用时,颌内动脉搭桥应该是颅内外搭桥的第一选择,认为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搭桥是代替颅内、外中、高流量搭桥的金标准。

经过近10年的临床手术实践,石祥恩医疗团队,成员包括张永力、周忠清、刘方军、钱海、孙玉明、王泷、杨扬等,用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各种复杂颅内动脉瘤近百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0余例,颅底肿瘤1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外神经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