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脊髓脊柱中心

Menu

2、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为~20% ,由于可造成四肢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有些患者可同时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在40~60岁左右,发病缓慢,有“落枕”史,约20%患者有外伤史。患者先从下肢双侧或单侧发麻、发沉开始,随之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步态不稳,双脚踩棉花感,颈发僵,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常看不完一场电影。此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手无力,拿小物件常落地,不能系扣子;重者写字困难,甚至不能自己进食,部分患者出现尿潴留。间或有头晕、头痛、半身出汗等症状及“束带感”。颈部多无体征,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跟腱反射;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如上肢Hoffmann征、Rossolimo征、下肢征、Chacdack征。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如果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该神经节段水平。

影像学 X线正侧位片上可见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发性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尤以后骨刺更为多见。钩椎关节骨刺形成。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见颈椎不稳。若以颈椎椎体横径为1,而矢状中径在0. 75以下,并有三节段如此者,可认为是发育性椎管狭窄。当后骨刺较大,从骨刺尖到同侧椎板近点的距离在10mm或10mm以下者,也应特别注意。CT检查可发现病变节段椎间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借以判断椎管矢状径。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脊髓有无受压,是否变细等。若合并有脊髓功能受损者,尚可看到脊髓信号的改变。

诊断标准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