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视频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病案札记:患者抽搐4年 手术机器人助力电极植入

2020-04-28 16:31 作者:医助小雨

文源:健康报

微信图片_20200428163225.png

患者为50岁女性,主因发作性抽搐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开车时首次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其肢体抽搐情况不详,持续约1min~2min。患者之后的发作主要表现为愣神、咂嘴、吞咽、单手摸索(左右都有,但左侧较多),持续约1min。发作前有时有先兆,例如,自觉从高空坠落,心慌、害怕,有时会大叫一声或者感觉置身于以前的情景中,情景多为小时候玩的场景。

患者的发病呈一定规律,发作频率约为2~3次/天到1次/周。患者曾服用开普兰、德巴金等药物,现使用奥卡西平450mg,每日2次。

入院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有明确发病先兆,如恐惧、似曾相识等,发作表现为愣神、自动症等,为较典型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结合脑电图、脑磁图右颞放电,神经心理评估颞叶功能损伤为主,PET-MRI融合图像显示右颞极海马轻度代谢减低等检查结果,考虑为颞叶癫痫,右颞致痫起源可能性大。

然而,由于患者得MRI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因此,医生建议其进一步行颅内电极置入以精确定位癫痫起始区。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栾国明、关宇光团队应用ROSA二代机器人ROSA ONE开展深部脑电极置入术,依次覆盖颞极、颞底、岛叶、杏仁核、海马等结构置入8根深部电极,完成对癫痫灶的精准定位。

电极置入后的融合图显示,准确精度在0.5mm以内,患者术后1小时完全清醒,无明显不适感觉。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团队又捕捉到一次癫痫临床发作,显示发作放电位置清楚,基本确定癫痫起始点。

体会:目前,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功能神经外科的必备高端设备,可以辅助立体脑电图电极置入、运动障碍病精确手术、脊髓脊柱导航定位、辅助内镜、肿瘤活检及脑出血手术等。而高精度、灵活性成为判定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标准。

二代ROSA机器人在一代基础上,重复定位精度提高了50%,激光注册方式的定位精度在1mm以内,骨性标志注册方式的定位精度小于0.4mm,可以满足包括脑起搏器手术(DBS)在内的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技术的需求。机械臂的活动范围也增加了近30cm,各个关节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在手术的精确度和灵活性可以更好地进行多角度的探测及更精确的定位。

手术用时也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部分,利用机器人辅助植入电极比以往用时更短,置入一根电极仅需3~5分钟。

与此同时,使用ROSA机器人立体定向电极定位癫痫病灶还有安全、微创、定位精准的优势。并可以预先制定手术计划,提前在电脑上预演手术;同时也不刺激脑组织,不损伤血管与神经,误差小于1mm。术后的患者管理也更为简化,一般术后监测5~7天,最长可应用45~60天而不感染。对于一些低龄癫痫患儿也可使用。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