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缺陷
相关视频

了解疾病

科普视频

常见问答

媒体报道

疾病简介

儿童注意力缺陷症又叫注意力缺陷(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英文缩写,医学上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就是注意缺陷障碍,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但这并不是说ADD患者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只是不能决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场合。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专注。另外,计算机程序编程中,ADD表示相加的指令。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通常不明,少数可能是由于脑部损伤、心理压力或食物不耐受症所致。严重的病例可能是因为遗传所致。此病通常好发于3—7岁的儿童,而且男孩较女孩更易发病。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容易激动,具有破坏、突发和发生意外的倾向、易怒且富于攻击性。

检查诊断

每个人都有走神的时候,但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患有ADD?这个界限究竟在哪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为自己的心不在焉担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专家认为:判断是否患上了ADD,有以下3个需要量化的方面。

:在过去的6个月内,你必须“经常”或“很频繁”地存在以下9条表现中的6条或以上:

① 在工作或生活中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犯粗心的错误;

② 在工作或娱乐中很难保持注意力;

③ 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没留意听,经常走神;

④ 不遵从指令且完不成工作;

⑤ 难以组织好工作和活动;

⑥ 逃避、不喜欢或不情愿参加需要持久保持注意力的工作或活动;

⑦ 丢失工作或活动中的必需品;

⑧ 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多因外界刺激);

⑨ 在日常活动中健忘。

第二:上述表现至少“经常”或“很频繁”地影响到了以下功能中的至少1项或以上:

①家庭生活;

②工作;

③社会交往;

④在社区中的待人处世;

⑤教育活动;

⑥婚姻关系;

⑦对钱财的管理;

⑧开车时;

⑨休闲或娱乐;

⑩处理日常事务时。

第三:上述表现从7岁以前即开始(宽的标准从10岁前开始),并持续至成人期。

如果你的走神问题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你无疑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而且越早越好。


症状表现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个性方面,患儿童注意力缺陷并不意味着过度活跃,正好相反,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往往可能是相当安静甚至是严肃的人。而另一方面,得儿童注意力缺陷也不意味着反应迟缓,许多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天资聪慧,反应敏捷,而且非常成功。

除了注意力分散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表明你可能是个潜在的儿童注意力缺陷。比如在工作中,你对有很大挑战性的PROJECT非常专注,但对乏味枯燥的部分,则兴趣缺乏;家里更是搞得一塌糊涂。有时,正是工作中的高难部分治愈了你的“注意力缺乏症”。所以,有注意力缺乏及紊乱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比较高的人。

另一种情况是,比如你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欲的人,总是渴望作画、写小说,但每次却又不肯付诸实施,因你总觉得自己缺乏自律精神,或是缺少强烈的动力,借口多多。更有甚者,你甚至怀疑自己有轻微的抑郁症。其实,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一般有很强的创造欲,但正是受儿童注意力缺陷的影响,他们的创造欲不得发挥,于是导致他们更加抑郁。如果不及早明白这个道理,儿童注意力缺陷可能真就导致了抑郁症。

儿童注意力缺陷对天生乐观主义性格的人而言其实更像一种气质,而不算什么病。所以不必过虑,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并积极地改善它。因为只有接受自己,与自己为友才是重塑新生活的前提。而对那些天性抑郁的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来说,则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注意力缺失儿童的训练干预除了家长和教师熟悉了解的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个部分是教育干预,但是由于这部分干预治疗在国内开展研究的时间较短,另外操作起来需要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就是教育干预部分的训练项目和内容。

1、执行技巧训练:根据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执行功能是由脑前庭皮层指挥,让我们策划工作,做出自我控制以致可以完成目标。执行技巧共分为两大部分(行为抑制、执行功能)十一个小项(反应抑制、工作记忆、情绪控制、持久专注、任务展开、规划与优次排定、组织、时间管理、坚持达标、灵活变化、后设认知。)

2、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是利用生物反馈设备准确测定儿童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放大视觉和听觉信号,使儿童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其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并且经过学习达到能够控制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的目的。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这意味着儿童可以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实现生理反应的自我管理。

3、认知行为训练:这项训练为确认注意力缺失及过动、不爱遵守规律及反抗、忧郁或因情绪不安感到困扰的儿童,其不适应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将其转换成适应性的活动,并教导他们如何找到对策去因应特定的状况,以及本身调整自我行动的方法。儿童可透过该训练学习正面的思考方式,与更具效率的社会性技术以及应对方法。例如:养成遵循学习进度、准备上课时需要的物品等之习惯。

4、行为矫正训练: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训练,行为矫正训练是一种特殊的干预心理治疗,这一训练过程中,训练师、家长、学校教师对儿童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变,提供更有序的活动,使儿童能专心致志学习。训练师在评估后,选定靶行为,制定和实施行为方案,运用正向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消退法和示范法进行调整。如订立好行为合约,使儿童意识到行为可自行控制。在不良行为得到控制后,开始新的学习和学习新的良好行为。以及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设置代币制奖惩机制,给学校教师提供课堂观察评量机制,可逐渐消除或矫正儿童不良行为。

5、注意力专项训练: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紧张性、注意的分配与转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影响,儿童的注意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注意力更是学习力,比别人学的快的能力。儿童经常出现的听课效率低,粗心,写作业慢等问题,都是由于注意力水平偏低,注意力稳定度较弱,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造成的。

6、社交技巧训练课程:这项课程着重在结交朋友、维持朋友关系的技巧,了解及表现自我情绪、调整愤怒感、解决问题的技能练习。在交朋友方面,学习良好的行为,并将其学习过程应用在实际生活上,让儿童在社会性情境中培养自信为目的。另外这项课程可以促进深入的自我了解,认识在愤怒情绪下的自己,并透过情绪认知,适当地管理自己,增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儿童发现自我优点与才能,来提升自我价值与自尊。


点击展开
饮食宜忌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及果汁,很少摄入纤维素。那么这个孩子的血糖浓度就会长期起起伏伏,将导致孩子的行为表现、注意力和专心程度出现很大的波动。当然,这些全都是注意力缺陷的症状。孩子在吃了精制碳水化合物之后往往会觉得情绪有所稳定,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暂效应。出现这种效应的原因在于人体突然获得大量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从先前的低血糖状态中缓解过来,血糖浓度暂时性地恢复正常而已。

向“糖”说不

患有多动症或注意力缺陷的儿童往往对糖类物质极其敏感,因此我们建议你不要给孩子食用任何种类的精制糖及含有精制糖的食品。其中还包括人工加工的果汁及果汁饮料,因为这类饮料能使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大量的糖。除此之外,尽量选择未经加工的食品以及复合碳水化合物,例如,糙米、全麦、燕麦、小扁豆、豆类、藜麦及蔬菜。以上食品应该让孩子全天食用。合理的三餐再加上健康的小点心就能使血液中的糖缓慢地释放,从而保持血糖稳定。

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你还应该保证孩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蛋白质的量保持均衡,从而进一步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中的速度。也就是说,孩子从每顿饭、每顿点心中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应该达到碳水化合物的一半。举个例子,你在给孩子谷物或坚果时可以搭配一片水果,午饭的时候可以选择米饭搭配鸡肉或鱼肉。

必需脂肪酸不可少

必需脂肪酸是一种维持良好注意力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ω-3必需脂肪酸能够有效地帮助患有多动症或注意力缺陷的儿童稳定情绪。注意力缺陷患者之所以会缺乏必需脂肪酸,其原因不仅是由于他们没有从谷物和坚果类食物中摄入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而且还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量比较高,但偏偏身体的吸收能力又较差,要么就是由于人体不能将自身的必需脂肪酸转化成身体所需的EPA和DHA,不能顺利地将DHA转化为前列腺素,而这些过程都是大脑正常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人体内的酶完成必需脂肪酸的转化过程,例如维生素B3、B6、维生素C、维生素H、锌和镁。如果人体缺乏这些营养物质,那么必需脂肪酸的转化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推荐专家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