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雪岭:显微镜下的人生
2020-11-23 08:36 作者:医助小雨

有这样一群医生团体,不用与患者见面,却可以 透过显微镜片,看到患者及家属正在经历的生死挣扎 和喜怒哀乐;他们一纸报告,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 效佐证,这些也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岭。他们被称为 “医生的医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 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齐雪岭就是藏在三博临床医 生背后的“幕后英雄”。
27年阅片练就“火眼金睛”
在一般人看来,病理科是个较冷门的科室,常常 在副楼或隐藏在不好找的角落,似乎可有可无;实际上 “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科是大医院必不可少的科 室之一,在医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诊断是 目前公认的对疾病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 1993,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齐雪岭年刚从学校毕 业参加工作时,就被分配到当地医院的病理科。作为 临床出身的她,刚开始她曾感到迷茫、失落,时间久 了,她却在显微镜下的微观小世界里拔不出来。她在 这个领域一干就是27年,为诸多患者拔开复杂疑难病 例的层层迷雾。2010年,在病理科浸淫了17年的齐雪 岭加盟三博脑科,并统筹负责病理科工作。 在三博病理科,齐雪岭的工作室非常简单:一张 办公室、一台显微镜、几叠玻璃片;实际上她的工作比 我们想象得更复杂:她面对的是成百上千个的病种、 数以万计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工作起来,齐雪岭常常 在显微镜前一坐就是一天,与各种形形色色的细胞对 话。她在科里每天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娱乐休闲。
在显微镜下看切片,哪怕同一种脑肿瘤的图像也 不完全一样,而不同的疾病又可能表现为相似的图 像,对很小的形态差异,要靠经验并要紧密结合临床 去判断。 为钻研业务,齐雪岭一头埋进了切片堆,她清楚 地知道,医疗仪器哪怕再高、精、尖,也不能够代替病 理医生的眼睛,“病理医生是在切片堆中成长的,要练 就‘一眼准’的功夫,万例是‘入门’门槛。这些脑肿瘤 的细胞在显微镜下都是很美的,但他们却是凶恶的坏 蛋,我们就是要擦亮眼睛把这些‘坏蛋’挖出来的 人”。齐雪岭说。
严格把关每一份报告
病理科工作量大、责任大、风险大,齐雪岭深知, 病理医生差之毫厘,临床就会谬以千里。目前科室每 年要做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3000多例,发出去的每 一份报告,都经过齐雪岭的严格把关。 无影灯下,三博脑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等 着病理医生给出“定论”,并以此执行或修正原手术方 案,这是脑肿瘤手术诊治的常态。齐雪岭介绍,这个 关键性的“定论”称为“术中快速冰冻诊断”,这也是 病理诊断中含金量最高、风险性最大 、最考验病理医生的工作。将常规病理诊断3~5天做的工作浓缩在30 分钟左右完成,不仅要求病理科医生有丰富的经验, 还要有重压之下迅速做出决断的能力。
然而,病理科的工作远不止这些。在手术室完 成“快速冰冻”切片之后,剩余组织器官仍要带回病 理科,经过标本大体检查、详细描述记录病变和取 材,组织处理、石蜡包埋、切片染片等多个环节,最后 由病理医师给出比“冰冻诊断”更加详实***的“定 论”,即疾病的最终诊断。
在齐雪岭的带领下,三博病理科的医技人员经常 加班加点,使病理活检报告发放时间基本上保持在72 小时内,远低于国家要求的5天。通过缩短报告时间 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费用。科室除承 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常规工作外,还承担 三博集团下属医院和全国其它医院的神经疑难病例 会诊,工作量很大。为苛求质量,齐雪岭着手建立了质 控月报制度,每月开展质控工作汇报(冰冻、HE、免 疫),总结交流经验,及时解决问题,收效显著。
她还常说,“每当被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经过 我们确诊排除恶性或确认为低级别肿瘤时,觉得特别 有成就感,就如同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018年11月初,一位家长带着2岁的女儿“慕名” 来三博脑科。这个女孩因突眼头疼被多家医院诊断为 “横纹肌肉瘤”可能性最大。由于横纹肌肉瘤恶性程 度极高,对放化疗极不敏感,***几无可能;孩子太 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涉及多个学科,如眼科、耳鼻喉和脑外科等;很多大夫不建议手术。绝望的家长带 着最后希望找到三博脑科医院,并由小儿脑肿瘤专家 吴斌主刀手术。术后齐雪岭对肿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判断,确认这个女孩得的淋巴造血系统来源的髓系肉 瘤,不是可恶的“横纹肌肉瘤”。
多家医院诊断的横纹肌肉瘤被病理诊断为髓系 肉瘤,孩子家长一开始还不信。他们带着诊断报告及 肿瘤的组织切片,去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会诊,一致 诊断是一种罕见的类似白血病的髓系肉瘤,与齐雪岭 诊断结论一致。不放心的家长又联系美国霍普金斯大 学医学院会诊,最终确认了“髓系肉瘤”的诊断。目 前,孩子经过化疗效果非常乐观,复查的核磁未见肿 瘤复发。而类似的病例其实很多很多。
科室的蜕变开拓进取
医学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病理工作也在日新月异 地变化。病理诊断是从实验生物学向分子生物学的方 向发展,从最初的形态学、组织学、生化学向细胞学 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演变。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她带领团队率先在北京 市开展了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FISH、PCR检测。神经 肿瘤的诊断更新可谓日新月异,紧跟精准医疗的步伐 的同时,齐雪岭又积极运作开展了一代测序(小样本 低通量的测序)检测。
同时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二代测序,针对 脑胶质瘤的分子基因学检测目前已全面展开,检测技 术处于与国内***方向同步发展水平。
此外,齐雪岭还积极组织和鼓励团队开展科学研 究与试验,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30多篇),参 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主持首都医科大学 基础临床课题及医院课题2项。
切片方寸间,考验的是病理科医生的智慧与定 力。目前三博脑科病理多项工作走在国内神经病理界 同行的前列,是北京保存神经外科样本量最多的单位 之一。但齐雪岭依然时刻保持紧迫感,因为她说“没有 最好,只有更好”!(钱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