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二例报告

2012-12-18 15:15 作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五病区 / 孙鹏 范涛 赵新岗 尚国松 王向辉 王张立 侯哲 盖起飞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CNC具有发病率低,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结构,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作者回顾2011年10月收治的2例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现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1:男,31岁,主要表现为间断头痛、头晕2月,耳鸣、视物模糊1月入院。

  病例2:女,21岁,主要表现为间断头痛2年,视物模糊半年,加重2周入院。

  2.影像学表现:病变位于侧脑室、三脑室,与脑组织界限明显。MRI检查T1W1像、T2W1像均呈等或高信号;T1增强像可见中到重度强化信号,有囊变和钙化时,瘤内信号不均,常呈“吹泡样”征象。

  3.术前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考虑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4.治疗: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左额部皮层造瘘侧脑室入路,术中见肿瘤实质部分多呈灰红色,质地较软,有钙化部分则质地韧硬,有明显颗粒感;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术后1月均出现脑积水并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 果

  肿瘤全切2例患者行放疗,术后8个月复查残瘤完全消失,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术后行分流手术者2例。

  讨论

  自1982年由Hassoun率先报道以来,中枢神经细胞瘤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因其发病率低,仅占颅内肿瘤的0.25~0.5%,发病年龄75%集中在20~4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因脑脊液循环受阻,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以头痛、恶心及视觉改变多见,肢体运动障碍及癫痫症状少见,多数患者体检可见双侧视神经盘水肿。肿瘤部位多位于幕上脑室内中线结构,可骑跨双侧脑室,可突入三脑室,常与室间孔、透明隔、穹隆、脑室侧壁等组织有粘连或关系密切。影像表现为与室间孔关系密切的实性肿块,常附着于透明隔,突入侧脑室,长期随诊时进展缓慢。CT可见等或稍高密度占位,显著均匀强化,可伴有囊变和钙化。MR可见占位在T1 W1像、T2 W1像均为等或高信号,T1增强像可见中到重度强化,有囊变和钙化时,瘤内信号不均,常为“吹泡样”征象。WHO肿瘤分级定为II级。早根据Bailey和Cushing肿瘤组织学分类,属于原始髓上皮的神经细胞肿瘤。按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属于来自神经细胞的肿瘤。目前有学者认为,其发生来源于脑室周围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肿瘤细胞可在体内分化为神经细胞,也可在体外培养中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神经细胞特异的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多呈阳性;神经胶质细胞特异的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也可阳性。而SYN(synaptophysin突触素)强阳性即可诊断。

  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同时,既可解除脑室系统梗阻,改善脑积水等临床症状;又能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且手术全切除治疗,手术全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9%,因此手术治疗为治疗。常用手术入路有:经皮质造瘘-侧脑室入路,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选取不同手术入路,以达到损伤小,且暴露良好的效果。通常对肿瘤靠近中线或侵犯双侧脑室的,选择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而肿瘤主要位于一侧脑室且主要附着于脑室侧壁的,可选择经皮质造瘘-侧脑室入路。在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时,应尽量沿中线结构进入,顺透明隔进入侧脑室后由内至外依次显露隔前静脉、室间孔和丘纹静脉,以及丘纹静脉向后汇入的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损伤会使术后发生丘脑及基底节区充血性梗塞,造成术后昏迷不醒或偏瘫。因此,保留丘纹静脉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肿瘤较大,不易直接显露以上解剖结构时,可先沿中线分块切除部分肿瘤,电灼止血使视野清晰后继续依次显露以上解剖结构。经皮质造瘘-侧脑室入路时,也应显露室间孔或脉络丛,在外侧找到丘纹静脉并保留。脑室肿瘤因血管缺乏组织包裹,出血较多,部分出血汹涌,止血困难,不宜压迫止血,应尽量使用电灼止血。电灼后可贴附速即纱或止血纱布,不能用明胶海绵压迫。术中大多出血量多,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自体输血。肿瘤多质地较软,有时可因钙化而使肿瘤质地韧硬,肿瘤多与脑室壁有粘连,或与脑室壁界限不清,因此完整切除困难,应分块吸除,尽量达显微镜下肉眼全切除。肿瘤侵犯穹隆、丘脑等重要器官、术中出血、肿瘤过度钙化等经常阻碍肿瘤的全切除。术后并发症中常见的为脑积水,有报道术后非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为80~86%,因此,手术中应常规行透明隔造瘘,为术后分流手术做准备,术中可烧灼脉络丛减少术后脑脊液的产生。术后脑室内放置引流管,引流脑脊液可缓解脑积水,但过渡引流常造成低颅压。所以,术后有条件的患者应行颅内压监测,保持颅内压在正常或稍高范围内,通常7~15mmHg。患者术后复查CT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经治2例患者均行分流手术。

  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对手术全切除患者:放疗对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无影响,而副反应增加,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对部分切除患者:放疗明显降低复发率,但对生存率无影响,副反应增加。因此对手术未能全切除的患者应常规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推荐剂量为54~60Gy,而对手术全切除的患者,不需要放疗。对于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可考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据报道全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99%,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为90%;肿瘤复发率:全切除后为15%,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为17%,经治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可恢复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术后短时间肢体活动障碍及失语的患者,主要与手术中皮层损伤有关。

  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于脑室系统透明隔附近;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可能长期生存,且生活质量较好;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如果边界不清或肿瘤内有团块钙化的患者手术风险大,对于未能手术全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略)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