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石祥恩教授入围“中国好人榜”评选

2011-12-23 08:40 作者:佚名

我院石祥恩教授经过北京市卫生局宣传处推荐,入围参评2012年1月份的“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榜”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推出。每月举办一次,由中国文明网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对全国各地推荐的候选人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宣传,接受网友评议投票。所推荐的“中国好人榜”好人多为草根英雄,他们的凡人善举可信、可敬、可亲、可学。自2008年5月开展以来,已评出“中国好人榜”35期。
欢迎大家点击链接:http://archive.wenming.cn/jingtai/sbhr_news/sbhr_jyfx.htm参与投票。


附文:
石祥恩:用爱与平凡浇灌的“手术刀”和“公益心”

 石祥恩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当记者来到坐落在香山脚下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时,却因为石教授急诊连台手术,不得不推迟了6个小时。等待期间,记者在这所医院的门诊和病房随意观察,发现这是至今为止见到的一家非常温馨的医院,光洁雅致的大厅、微笑细语的护士、宽敞舒适的病房……舒缓平静的氛围,这些都令记者感觉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的舒适。
  记者带着这种感觉终于等到了刚下手术台的石祥恩教授。他一脸慈祥,白发茂生,透过一副很平常的眼镜看着记者说:“我很平常,没有什么可以采访的,我每天做的就是这些规律的日常工作……”并且就是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还不忘翻阅一下他前面的厚厚的专业书。这令记者感到意外,这样的教授还是次见到。记者不得不刨根问底的追问这位不愿言谈的老教授,是怎么练就手里这把游刃有余的手术刀的……
 

“愿再有个33年,依然从事我热爱的神经外科”

石祥恩教授回顾了自己学习医学和从事神经外科专业的33年生涯,这是他人生富丽的篇章,在他无限热爱的专业里,度过了他为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充满了挑战与执着……

石祥恩教授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批的“1977级”医学本科生,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也深深感受了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的每一步辛酸与喜悦。他记得刚毕业到医院参加工作时,当时医院所有的临床科室都是“青黄不接”,人才缺失严重。由于神经外科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治疗效果太差,250多名毕业生都不愿意到神经外科工作。恰因医院神经外科实在缺少医生值班,石祥恩就被科室老主任临时招来帮忙,却未想到一干就是33年。

1989年,石祥恩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王忠诚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是他把石祥恩带入了神经外科的新境地。那时神经外科只有王忠诚和很少的医生使用手术显微镜,看到一些病情严重或病变深在、手术非常困难、走遍全国求医而未得治疗的患者,经过王忠诚老师的显微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石祥恩体会到了显微外科手术给神经外科带来的新变革。同时,老师那种冷静、稳重,勇对任何难题的精神深刻的影响着石祥恩。石祥恩开始起早贪黑的在实验室用显微镜练习缝合大鼠和狗的动、静脉,苦练显微外科技术的基本功。

年轻的石祥恩深深地感受到各位前辈、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他们的崇高品格与奉献精神深刻的影响了当时他一颗年轻充满干劲的心,他至今难忘这些闪耀着人类美好品质的前辈和老师,并且以他们为楷模严以律己,让这些优秀的传统品格继承和发扬,并也像当初的老师们一样传给他的学生们。

石祥恩始终保持手术前仔细询问每一个患者的病史,并亲自检查患者,每例手术都是自始至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处理手术中的每一个细节,他总结、反思每一个病历。 “神外处处无小事”这句前辈的警言一直深扎在石祥恩内心深处。1992年,他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秋,石祥恩来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北部的根城(Gainesville),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当时国际神经外科界权威的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显微解剖实验室工作,师从国际神经外科专家Albert L。Rhoton Jr。教授,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是下丘脑区和第三脑室显微外科解剖以手术入路研究。两年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和教学经历,使石祥恩了解到许多国外神经外科医生学习和专业成长的不用于国内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1998年秋,石祥恩抱着开拓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信念回到了祖国,并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这一事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先后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教授等职务。现今在亲手创建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依旧全身心投入在临床与科研的前线。从未间断工作、学习、科研的石祥恩教授至今为止,以术者成功实施手术治疗颅内各种复杂肿瘤4300余例了,他所救助的患者遍布全国。

回忆往事,石祥恩教授说:“但愿再有个33年,依然从事我热爱的神经外科,我会一如既往地救治我的患者。”

“医生是不断学习、实践和感悟的反复砥砺过程”

在记者一再追问他多年学习和从事神经外科专业时,所感触深的是什么,石祥恩教授只是讲述了他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显微解剖实验室学习期间所遇到的一些人和事……

首先,是Albert L.Rhoton Jr.教授,这位美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和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家,他用了40余年的潜心探索,创立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他提出的“视交叉位置变异理论”、“动脉瘤位置理论”、“听神经瘤和面神经及血管关系理论”等,现已成为世界上任何一本神经外科著作的经典部分。现今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都在Albert L.Rhoton Jr.教授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中获益。

石祥恩教授满心的敬佩之意溢于言表:“Albert L.Rhoton Jr.教授治学态度非常严谨,无论是手术还是实验都要求精益求精,每一篇论文都是在实事求是、精确无误的工作或实验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之后完成的。留学期间,我从他那里不仅学习到了各种显微解剖操作和神经外科显微解剖知识,也掌握了当时世界上前沿的神经外科理论,这为我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他的贡献和成果,2000年和2002年,美国《神经外科杂志》为了纪念他的医学履历,出版了他的‘显微神经解剖学’专刊;2001年,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为他颁发了世界神经外科‘高荣誉’奖。”同时还有他的老师,王忠诚院士,能亲身与两位名师学习,是他终身的荣幸。

接着石祥恩教授说到当时所在实验室的同事,年轻的Eduardo,来自阿根廷,他父亲汽车修理师在世时,大的愿望是想Eduardo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Eduardo带着父亲的期望,来到了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显微解剖实验室。他工作非常执著、细致、一丝不苟。石祥恩教授清晰记得Eduardo一次测量工作:“Eduardo需要把25个标本中直径均约为1毫米的脑核团微血管进行测量。作为颅内深部血管,结构相当复杂,每个标本的脑核团微血管有5个部位需要测量,每个部位要量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3次测量中的任何一次测量和期望值偏离较大时,还需要重新测量。Eduardo每天早到晚,不停的在实验室里做测量工作,真是做到废寝忘食,直到完好的测量了全部标本的脑核团微血管。”

后石祥恩教授讲述了实验室一个叫Brandon的美国年轻人,据说Brandon的父亲是银行家,每年收入能达上千万美元,可是富有的家庭没有使Brandon放弃对医学的追求,他在神经外科住院医生,恳请父亲能够借给他几十万美元作学费,师从北美脑血管外科专家Arthur Day教授做临床博士后研究,并向父亲承诺,到第6个年头,会把借款还给父亲。Brandon如愿以偿,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除了临床手术外,经常没昼没夜地在实验室里工作。

石祥恩教授总结道:“一名医生成长、进步、成熟,是不断学习、实践和感悟的反复砥砺过程,尤其是神经外科医生更需要有一个这样千锤百炼的经历。这些与金钱、荣誉等无关。”

“好的外科医生是有爱心和同情心”

如果仅仅看到石祥恩教授在神经外科专业里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挚爱的工作,就还远未认识到石祥恩教授全部的精神内涵。记者很早就看到一则关于“小欣月”报道:

2006年3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长春绝症盲女朱欣月虽身患绝症仍心系天安门与国旗的动人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此事件也深深感动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医护人员。为帮助这个感动了国内外无数人的绝症女孩,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决定向小欣月伸出援助之手。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立即派出以石祥恩教授为领队的专家组于2006年3月29日上午赶至长春。在对小欣月进行初步诊断后,石教授认为小欣月目前情况比较危急,虽然治疗难度较高,采取手术治疗还存在缓解的可能,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在了解小欣月家庭实际情况并与其家长沟通同意后,医院决定接小欣月来京进行治疗。2006年3月30日上午,医院派遣三人医疗小组飞赴长春,负责小欣月抵京路途中的全程护理。医院专门成立了小欣月抢救治疗小组,由目前国内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等专业领域内几位优秀的专家负责小欣月治疗护理工作。专家组组长为石祥恩教授。 2006年3月31日7时30分,小欣月安全入住神外三病区,初步诊断为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伴梗阻性脑积水。因病情危重,于当日13时10分急诊在全麻下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颅高压明显缓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得以纠正,营养状况得以改善。2006年4月11日9时,在全麻下行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术。术后专家组与特护组精心照护,小欣月闯过了各种并发症,恢复良好。小欣月在2006年5月8日清晨真正圆梦天安门。

记者也了解到大量的关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救治脑病患儿的事迹:

事例1:益西曲宗

益西曲宗一直由舅舅(土登益西,俄支寺出家人)抚养(靠为别人念经)。因半身不遂,已于2008年5月8日在成都363医院住院救治。上学后益西曲宗腿脚不便的状况突然加重,慢慢发展到左半身不能活动。他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援助,基本平稳维持学校生计,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昂治疗费用备感巨大压力。一位上海的“爱心妈妈”通过学校网站得知益西曲宗的事后非常关心孩子的情况并决定帮助,终联系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石祥恩教授来为孩子治疗。2008年7月13日8时,益西曲宗到达北京,医院安排人接站,并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孩子当天直接入院治疗,石祥恩教授和医生们经过会诊确定孩子脑部有生殖细胞瘤,位于第三脑室,压迫了右侧神经。2008年7月17日8时,进行手术摘除。15时,手术终于结束了,益西曲宗直接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手术很成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给予巨额减免。2008年8月上旬,痊愈出院了。

事例2:小宁静

2008年,17个月大的小宁静不幸得了恶性脑瘤,在父母一筹莫展之际被南京的“爱心妈妈”发现,伸出了援助之手,南京的几家医院都给她判了死刑,上海的“爱心妈妈”把她接到了上海,同样让他们回家放弃。不甘心的父母和“爱心妈妈”同时想到了两年前那个看升国旗的长春小欣月,“爱心妈妈”多方筹款,孩子连夜到了北京,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医院给与了巨额减免,手术成功了,小宁静得救了。

事例3:小雪

2008年,成都的“爱心妈妈”把深陷绝望的8岁脑瘤患儿小雪母女送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小雪的哥哥、姐姐、弟弟均因脑瘤相继离开了人世,妈妈爸爸非常绝望!剩下的女儿小雪也被新桥医院诊断为“髓母细胞瘤”。重庆的“爱心妈妈”已经帮忙把小雪母女送上了来京的火车,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为小雪手术是相当有信心,并成功完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给予巨额减免。如今手术成功的小雪对着妈妈经常甜甜的笑……

事例4:张勇

来自广州的37岁患者张勇,2005年,偶发倒地抽搐,以为仅仅是癫痫,自行服药治疗,稍有好转,但好景不长,抽搐次数明显增多,并伴有严重头痛。2007年9月,患者在广州成功做了次开颅手术,病理诊断为脑星型细胞瘤Ⅱ级,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工作正常。2010年9月,患者脑瘤复发,来到北京成功做了第二次开颅手术,可是病理诊断结果已升级为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母细胞瘤,但是也正常生活了1年。

2011年9月,患者脑瘤再次复发,头疼难忍,每天依靠多次输入药物来维持生命。10月,患者病情进一步加剧,眼珠像被绳子拉住往外拽一样,8月至10月,先后4次癫痫大发作,头部和四肢抽搐,疼痛剧烈,异常痛苦难受。患者慕名来到北京一家全国知名大医院就诊,经专家诊断,脑瘤一处复发且体积很大,达78×75×68毫米,另一处转移,也有30×31×20毫米。专家认为手术风险很大,患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或者成植物人,或者肢体瘫痪。专家考虑到患者病情高度危重,家在广州,路途遥远,建议尽快回家维持生命,否则可能回家途中发生不测。患者和家人感到非常绝望和痛苦,抱头痛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1月2日上午,患者家人已经订好当天下午的飞机票,准备带其回家。此时,意外惊喜地得知我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的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手术高超。患者家人抱着后一线希望,立即找到石祥恩教授,他当即表示急诊入院,尽快手术,尽一切力量救治。当日18时45分至23时15分,石祥恩教授率团队连夜加台为患者施行手术,经过4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为患者切除一个78×75×68毫米的巨大脑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患者第三次做手术,肿瘤体积大,周围囊肿多,难度和风险很大。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治疗及时,方案制定周密,手术技术高超,手术十分成功。目前,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四肢运动正常,可下地自由活动,食欲良好,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比预想的效果还要好。

术后,患者家人给石祥恩教授送去5000元钱现金,表示诚挚的感谢。后来,患者家人发现该款被全部打入患者住院押金,让患者家人万分感动。11月21日上午,患者张勇出院。当天,患者妻子陈海燕给该院院长张阳写来一封长达3页2000余字的感谢信,信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高度称赞该院石祥恩教授等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救命之恩。同时,患者及其家人还给石祥恩教授及全体医护人员赠送一面锦旗,上书“医德高尚令人颂 医术精湛除病痛”。

记者知道石祥恩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有太多这样的病例,可是记者想让石祥恩教授简单说明一下救助这些孩子的原因时,石祥恩教授说,“一名医生的工作仅为了私利,没有爱心和奉献是无法当好医生的。”用英语重复他的老师Rhonton Jr。 教授在给美国神经外科医师讲课前经常说的三句话:“It is important that we grow in compassion ,it requires an innate feeling commonly called love, just as we grow in competence” (重要的观念是一定要爱患者,而不是爱疾病,医生爱心的培养重于能力的培养)。“The best surgeon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compassion”(好的外科医生是有爱心和同情心)。“Competence without compassion is worthless”(有技术没有爱心的医生没有价值)。

“医院要拥有一颗跳动的并充满爱与平凡的‘公益心’”

记者在采访石祥恩教授之前,就对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历史与现状做了了解和体验,在与石祥恩教授交谈中,不仅想到这所医院不正是像石祥恩教授似的医生们闪光内涵的外在表现吗?!

医院以“博医、博教、博研”为愿景,以发展中国的神经科学事业为使命,秉承“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尽心、尽力、尽责”服务的理念,运用的医学管理模式并不断持续改进,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大限度地回报社会。医院对医生的导向和要求,倡导医术立身、医德立命,强调员工以精湛医术服务社会、立足业内、实现自身价值,摒除了社会医疗领域的一切陋习。

医院人才荟萃,一批世界的神经内、外科专家,形成了各具专业特长、优势互补、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治疗团队,科学有序,界限分明,又统一合作分为多个临床专业组和诊疗中心,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手术质量和数量均居国内、国际水平。其中,以石祥恩教授为核心的神经外科三病区,以颅咽管瘤、脑血管病和脊髓疾病的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各种复杂颅内肿瘤几千余例,在95%以上,已开展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已达500多例,90%以上达到肿瘤全切除,手术成功例数居国内外鲜见,2009年,美国新泽西大学神经外科主任,现任美国医学会主席,他长期从事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Peter Carmel教授,看到石教授发表在欧洲神经外科杂志上关于309例颅咽管瘤手术的报告,感到极大的兴趣,专程来医院访问了石教授,看到病房内50%以上的患者均为颅咽管瘤手术患者,术后效果都很好,每年手术约70-80例颅咽管瘤,Peter Carmel教授感极大的触动,在交流到肿瘤全切除和下丘脑结构保护的理念时,他们的同意颇丰,共同的事业,把两位专家联系在一起。

石祥恩教授说:“自己是位医生,但他更愿意做一个教师,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能超越老师,这样的老师就合格了。”如果全国各地在基层能培养更多高端神经科医生,老百姓就不必奔波劳累到北京治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每年开办三期显微外科技术训练班,目前,仅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就已有19期,400名医生从全国各地来参加学习,每次他都在显微镜下手一丝不苟地把手教每位学员,把现代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全部交给每位学员,这些学员回去后,有些成长为医院院长,科主任,学者和专业骨干,极大的受益于当地脑病患者。同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长期义务为在读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实习基地。此外,三博还多次出资承办学术会议,建成的神经细胞和显微解剖研究室等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及北京市的自然基金科研课题……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独有的“360°全程医疗服务标准”,从接诊、收治、住院、出院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服务规范都有明文规定和专人负责。之所以叫“360度服务”,石教授讲,患者得了脑病,需要开颅手术,这是她一生中天大的事,也是她生活过程中困难时期。此时,我们面对的患者可以有各样的想法和思念,无论怎样患者想的做的,你都要理解。如果错位思考,当别人在你头上动刀手术时,你会怎样想。虽然,我每天都在手术,但对于每一次手术,我都要反复思考,手术前,无论什么手术,对我来说,都是复杂和难的,不可轻视,否则是天大的失误。同时,要亲自看患者,与患者谈谈,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我认为,这样不仅是还给患者一个健康,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会对他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强烈的影响,会充分体现人间,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与阳光。虽然这都是日常的事,但对患者来说,可不是小事,在手术前你的一举一动,对她都会有刻骨你刻骨宁心的影响,几年后你可能忘记了,但对于手术的患者,会回忆得清清楚楚,连当时的脚步声他都可清晰描述。此时,患者对你是极大的信任,你绝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和期待,只有患者对你完全的信任,你才能使你卓越。这也是我们每天工作感到的动力,也是压力,我们要以患者需求为宗旨。石教授把他自已手术的每位患者,都要作出记录,坚持手术笔记,这些日积月累,才变成了他专业财富,整理出书,为广大医生提供经验,使患者受益。目前,他作者发表论文43篇,主编了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与手术技术要点》、《简明神经外科学》等5部专业著作,这些专著都是他专业的积累和结晶,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学习的教材。

石祥恩教授曾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科委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2009年12月,获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学术奖”,2010年5月,被聘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医疗顾问。然而,当记者问到这些时,石祥恩教授平静的说:“我个人的这些都不重要,我相信医院要拥有一颗跳动的并充满爱与平凡的‘公益心’,每天做好自己份内的本质工作,这才是重要的。”

记者深深感触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确是有着一颗跳动着的、充满了爱与平凡的“公益心”,这就是如石祥恩教授一样的,拥有用爱与平凡浇灌的“手术刀”和“公益心”的医生们。他们以自己的“简单”破解神经科学的“复杂”;以自己的“爱心”来化解神经科患者的“痛苦”;以自己的“平凡”诠解神经科学事业的“辉煌”。

近,石祥恩教授荣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学术奖”。这是表彰我国神经外科医师的高奖项。每年一次,每次评选2名医生。石祥恩教授在众多的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这反映了他在神经外科事业上的突出业绩。石祥恩教授表示:很高兴能获得这项奖。但这次获奖应归功于他的老师王忠诚教授多年的教诲和他的神经外科团队对他的大力支持。神经外科的每一例手术都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虽然他有5000余例的手术成功经验,但每一个手术的完成都不是一个人的事,离开了团队的支持和协助,一个人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精诚合作才是取得成绩的法宝。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