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专家共话神经调控技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2022-12-13 11:56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12月10日至11日,中国医师协会2022年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神经调控大会成功线上举行。此次大会以“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承办。近200名国内外的神经调控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围绕神经调控领域学术热点,全面探讨神经调控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药物等成果及经验,从而促进中国神经调控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拓神经调控在临床应用的新局面。

专家共话神经调控技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神经调控技术被列为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要研究内容

神经调控是指在神经科学层面,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术、依靠电或化学手段来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标志着神经疾病治疗进入了全新时代。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已涵盖了神经科学相关的方方面面,囊括神经、心脏、消化、耳鼻喉、泌尿、脊柱脊髓等多个学科内容,横跨从基础、临床到转化研究的多个领域,已成为多学科交叉中心。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神经调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医学界积极探索下,神经调控技术不断提升,相关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药物不断研发,神经调控成为了医学领域最有前途发展的学科之一,已被列为“中国脑计划”(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不仅如此,神经调控技术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对神经系统顽症的治疗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等尖端前沿研究也有广阔前景。

本届大会结合世界调控大会的经验,紧扣学科发展趋势,以神经调控技术诊疗的疾病为主线,设置了主会场、癫痫疾病调控、运动障碍疾病调控、精神疾病调控、意识促醒与功能重建、泌尿及脏器疾病调控等专场,涵盖了神经调控领域涉及的多个学科,供从事相关疾病治疗研究的专家、学者充分深入相互交流。

专家:我国神经调控技术领域诊疗缺口大 目前仍处于“跟跑”阶段

大会旨在搭建深入学习与广泛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改变了以往的“您听我讲”模式,更侧重于交流与互动,通过主题授课、专题讨论、经验分享、学术专场报告等交流形式,多维度、深层次地就神经调控领域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数十位神经调控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线上交流,并做精彩学术演讲,为大会带来了国际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科研成果,为参会者拓宽视野、启迪思路,助力神经调控领域优秀人才培养。

我国神经调控技术领域诊疗缺口大 目前仍处于“跟跑”阶段

大会认为,虽然神经调控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瓶颈。比如目前中国神经调控领域诊疗缺口巨大,学术方面“跟跑”较多,比如明确适应症的高级别临床证据多为欧美国家队列,同时还存在跨学科、跨产业交流困难等。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栾国明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会以神经调控专委会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合作,普及神经调控应用知识,解决诊疗缺口巨大的难题,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引领世界;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更多的本土企业自主研发,提升我国企业世界话语权。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基于脑科学与类脑计算的高速发展,打破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的概念边界,解析脑活动原理,扩展诊疗适应症。”

据了解,中国神经调控大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是我国神经调控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实时转播,受到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两天会议吸引约一万人次线上观看。(白宣娇)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