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脑血管外科积极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
2013-10-09 16:34 作者:白菜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病的一大类型,以脑动脉狭窄和闭塞为特征。老年人多发,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和椎动脉是供应颅内动脉的两大系统,我们称之为前循环和后循环。颅外供血动脉的狭窄直接导致了脑供血不足,轻者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重者导致脑梗死,产生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死亡。颅外段血管的动脉硬化斑块还可能是栓子的来源,导致脑栓塞的发生。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一大杀手,目前脑卒中已经是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为了防止不可逆脑梗死的发生,首先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采取积极合理的生活方式,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但如果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导致脑缺血的发生,出现TIA,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治疗分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我国,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很多,但不一定要手术。一般狭窄超过50%并有缺血症状,就应该手术。一般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这种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实,再狭窄率低,适合于身体条件比较好,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人,还有和狭窄的部位长短有关,如部位过高过低,手术切口无法达到也无法手术。这种病人和无法接受手术病人,可以进行支架治疗,但有一定的再狭窄率。当然,手术后还应该继续药物治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表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40岁左右的病人发生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大脑中动脉突然的闭塞,可能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昏迷甚至脑疝死亡。而逐渐的闭塞,脑血管系统会代偿向大脑中动脉远端的血管供血,使病人不产生症状。如果这些病人缺血明显(灌注CT或MRI),就应进行颅内外搭桥手术,从颅外颈外动脉和大脑动脉闭塞远端搭桥,以改善脑供血。
目前,我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广泛开展这两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很多病人治愈后重返社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