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医德与医患关系

2013-12-23 15:21 作者:栾国志

  生命诚可贵。罹患疾病,就会使生命受损乃至毁灭。无论多么强悍和健壮的人,生病都会一样的软弱和无奈。能够指导或帮助人们战胜或减缓疾病痛苦、维持或维护健康、脱离或延缓死亡的人是医生。健康是生命的保障,也是幸福的基础。医生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为我们把身体的健康甚至生命委托于医生。

  所谓"道",我想应该包括"医道"、"天道"、"人道"。医道既包含职业道德或操守,也包含医疗技术和方法。天道,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准则。人道,人类的良心良知,人类共同认可并要遵守的道德价值规范。道,除去自然的、技术或方法的,就是人文的范畴,也就是人的精神层面"德"。作为医生,大的德是拯救生命,解除疾患痛苦,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平等博爱,具有父爱和牺牲精神。《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是医德的充分体现。

  疾病使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得简单,仅剩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一经确立,医生就处于绝对的掌控和强势。医嘱或医生所采取的医疗手段对于患者而言无疑只有执行的份儿,如果想活或想健康就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统治权力,也是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人都无法做到的。有人称医院是"保来公司",治病不管好不好都得来,治病不管好不好都得来送钱,把人给治死了也得来送钱。这话虽偏颇,却也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疗是一块道德领地,医患关系不存在市场经济那样的等价交换、双向选择,病人花钱看病同其它消费行为有着本质上区别。病人付费是由医生根据病情需要为其决定的,病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医生是医患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医德则是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处理人或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医生与病人地位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对于能否形成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意识支配行为,医德决定操守。如果医生的灵魂为铜臭锈蚀,对待病人就会如同砧板上的肉任意宰割,同人们痛恨的"巫医"、"庸医"、"江湖医"行骗何异?如果医生仅仅是"理性人"、"科学人",缺乏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把人看成是器官组织的组合,那么,同物理诊断、化学检验的冷冰冰的机器又有何不同?如果医生无视病人的尊严,泄漏病人的不可示人的身体隐私,就会使病人在精神上遭受摧残或崩溃,同疾病杀手的可恶又有何两样?诚如一篇文章所讲,医生不能简单做一个理性人,还必须是一个道德人,在对病人的身体有处置权力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对病人的道德义务。医生不仅要医治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祛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建立或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对生命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法国米歇尔·福柯曾说,医学应当成为"一种公共的、无私利的、受到监督的活动",因此医生们"在减轻身体痛苦的过程中将会接续教会的古老精神使命,成为后者的一个世俗翻版"。医生既承担着对病人救死扶伤的道义,同时承担着对病人精神或灵魂救赎的责任。

  医患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伦理的、情感的等等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或起作用。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未必就一定医患关系和谐,但医生的医德龌龊肯定不会有好的医患关系。医德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与前提。目前,我国一些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白衣天使"蜕变为"白脸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唯利是图"导向下医德沦丧,比如收红包、吃回扣,从医药代表那儿以牺牲患者切身利益获取一点好处;忘记医者父母心,对患者冷若冰霜,某省消协调查统计三级医院医生问诊看病不超过4.6分钟,据报,北京大医院专家接待每个患者平均不到5分钟,中国医师协会于今年5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人文医师概念了解的医师仅占19.68%,此数字直接反映了医生人文精神的短缺.患者由渴望医生说明白到失望甚至愤懑;视医疗工作为儿戏,对患者极端不负责任,粗心大意,草菅人命,导致医疗差错,前不久报载湖北连续发生两起"开错边"的事故,一是通城右腿骨折左腿手术,一是仙桃市人民医院胡姓医生将一左侧腹股沟疝气患者,在其右侧做了手术,还涂改病历。林林总总,皆是医德的缺失和嬗变。随着医改的深入以及全社会文化的重建,医德的恢复和回归已经是全社会关注并要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医生要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作为医生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生命高于一切,为了拯救别人的生命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把职业的神圣使命等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否则,就不要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诺尔曼·白求恩发表《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其实,只有这样,才配称医生的称号,才会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有先人后己的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无私无欲的奉献精神。也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当然,不是说医生不应该获取付出后的回报,只是说医生要守住道德的底线,不只是法律底线;只是说医生的回报,经济上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提升,要阳光灿烂,而不是蝇营狗苟,精神上的要浩然正气,要令人崇敬,而不是使人鄙夷。受人尊重者必先尊重人。医生也毫无例外,对所有的人包括病人都应尊重、诚信、谦和,付出爱心、耐心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自然会赢得社会的承认和钦敬。

  医德的回归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监督尤其重要,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腐败,不受监督的医德也一样必然堕落。现在国家卫生部已经颁布了《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实施中无疑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行政制度监督和调控措施还须加强。凭啥这样说?红包屡禁不止,医疗纷争和群众诟病不断就是见证。笔者以为,在发挥各种监督作用的同时,要把医德考核纳入执业监控,严把入口关,对不具备医德的就不准入执业医师行列;对有损医德行为的医师吊销其执业医师证照,不准其继续行医,并要在道德法庭上和公众舆论上受到严厉的谴责。要大力弘扬优良的医德医风,要把那些金钱买不到的又备受全社会珍视和尊重的荣誉给那些履行医生誓言、甘于奉献的高尚医生,充分体现医德所带来的社会尊重的精神价值,而让那些行为猥琐的医师无容身场所和无地自容。彰显医德要有法律支持,有关医疗法律要使医德得以光大,而不是限制,要尊重医生对患者危重情况实施救死扶伤的紧急处置权,从法律上保证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真正成为病人的福音。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