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三博每日例行的查房

2013-12-23 11:45 作者:静怡

  2004年,栾国明、于春江和石恩祥等三位脑神经外科的医疗专家从医院"单飞",又邀请了投资人张阳等人,以4000万元的资本创办三博脑科。2008年,三博脑科迁址到香山一棵松路,在天坛医院工作了22年的麻醉学专家王保国也加入了这家民营医院。5年多以来,查房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王保国教授的查房必修课
  清晨雨后,香山脚下,整座山被笼罩在一片薄薄雨雾之中。从香山一棵松路上拐进一个小院,院门一侧悬挂的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牌子低调而清晰。
  走进医院的挂号大厅,喧嚣热闹的景象和外面的安静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40多位就诊者在挂号窗口前排起了长队,不过人虽多却不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井然有序。
  "走,去医院里转一圈,看看情况!"关上电脑显示屏,医疗院长王保国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来,在蓝色格子衬衫外披上白大褂,准备去各处"查房"。
  "王院长你好!"刚走到挂号大厅,病人家属王娜正在仔细端详墙壁上张贴的专家名单,转过头向王保国热情地打起招呼。"你好!今天是给儿子排专家号吗?"王保国驻足与王娜攀谈起来。
  "我儿子17岁,得了脑瘤。在老家治疗的时候,听大夫说北京有个三博脑科医院是脑神经外科方面的专业医院,就慕名而来了。"王娜说,自己带着孩子专程从青海赶来,就是为了请看病。
  靠着几年来的经营和口碑,三博已经获得了不少病人的青睐。那么,这些病人在这所民营医院里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和公立医院会有很大的区别吗?
  穿过医院的走廊,王保国带着记者来到癫痫科病房区,一头扎进了病房外侧的医生办公室。只见一面墙壁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大大小小19个液晶屏幕,犹如一间视频中控室,而医生们正对着这些屏幕办公。
  每一块液晶屏上,都由两个画面组成,铺满屏幕背景的是实时脑电波图像,前景小一些的"画中画",则是病房内病人状态的实时监控画面。"我们采用的是目前的监控设备,每一幅脑电波都可以配合病人的实时视频,清楚了解到癫痫病的发作与控制、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走在病房区,不仅环境干净、而且每间病房内只安排了两张病床,住院条件堪称舒适。"本身脑科手术的恢复就需要安静,如果一间病房人住得太多大家都休息不好,所以双人间是'标配'。"王保国说。
  的脑神经外科专家资源,配合专业、舒适的医疗条件,逐渐为三博脑科赢来各地病人的认可。
  手术室区域,6间手术室外"正在手术"的灯齐刷刷亮起,王保国走过手术室时,显露出几分骄傲的神色。"手术现在排得挺满,平均每天的手术量都在10台以上。"
  创办至今,三博医院已经累计完成各种神经外科手术1.4万余台,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达国际水平。而作为一家民营医院,这里还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
  栾主任与会走路的病例夹柜
  每周三的下午是神外一病区的栾国明教授的大查房时间。早就听说一病区的查房很规范、很有特色,笔者慕名而去,跟着栾主任和众医生体验了一回当"大夫"的感觉。
  会走路的病例夹柜是神外一病区大查房时一道奇特的风景。查房的医生们查房到哪儿,病例夹柜就跟到哪儿。这样,查房时就随时可以把病例取来以供查阅。即省时又方便。查房的医生们说:为了适应我们快节奏的工作,我们的病例夹柜也得会走路。
严师出高徒
  查房前,医生们都会很自觉地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他们向栾主任汇报一周以来的工作的好时机。栾主任会在查房时随机性地查考身边跟着的管床医生。这不仅对医生们的学业是一个考验,对他们技术业务的不断提升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和激励。没有几板斧,在神外一是很难成为一位好医生的。
  于春江教授的一天
  一天,麦子可以抽长长的穗,春蚕可以吐好几圈丝,奶牛可以挤一桶奶。
  对建筑工人来说意味着房屋增高了几米;对老师来说意味着给孩子们又多传授了知识;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又多创造了美……
  让我们把探询的镜头投向神经外科医学界的"大腕"于春江教授,看看他生活里极其普通的一天。
  8:30--9:30  病历讨论
  早晨是精力充沛的时刻,在查房前,于教授会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和神外二病区的主任和医生们在看片灯前研究病情、探讨治疗方案。这个时刻,是于教授为整个病区患者的治疗方案把关的时刻。这个时刻,于教授的思维神经的活动频率很高的时刻。
  9:30--10:30   查房
  查房时刻的于教授,在病人看来,与一位神经医学界的大师形象来比,似乎更象家中一位睿智、慈祥的长者。亲切、和蔼、贴近人心,中肯的点评和对患者治疗了然在胸、掌控自如的气度,让人很自然地生出由衷的敬意。就如来自河南的患听神经瘤的纪先生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医学经纶的于教授,由内自外很自然地散发出一种气场,让人不由自主的仰视。把生命交给一位这样的医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10:30--11:00   远程会诊
  今天的远程会诊是冀中能源邯郸医院的一个2岁的孩子,医生和家属在视频的那一端。患儿的影像资料在会诊前就已经通过网络传过来。于教授仔细看了患儿的资料,分析了病情,诊断是髓母细胞瘤,于教授对患儿的手术方式、治疗、疗效及远期疗效都给了非常精彩的建议。每年,会有上百个这样的患者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于教授的诊治。
  11:00--下午4:00   手术
  忙完这些,快近中午了,于教授匆匆吃完中餐就上台手术了。大脑是人体为精密的器官。稍有不慎,对病人就可能会是不可逆转的致命损伤。《北京晚报》曾这样称誉于教授:勇闯脑禁区的神刀手。此时,手术台上的于教授就是一位与死神搏弈的神刀手。数以千记的患者经由他的手重新走向新的生活。
  下午4:30-- 深夜   言传身教
  手术结束后,稍事休息,于教授带教的几个研究生来向他汇报学习和工作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于主任就会给弟子们安排一次这样的例会。例会上,弟子们向于教授讨教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程度。2009-2011年,他们手里还有一个由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于教授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不少的心血和精力。时间一点一点沙漏。不知不觉早已过了下班时分。这夜,于教授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很晚很晚。
  2010年的这一天,对于教授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一天,是于教授生命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可这一天,却有很多事物因为于教授而悄然改变,有人因为于教授而增长业务知识,有人因为于教授而获得安全感,有人因为于教授而得到更好的诊治,有人因为于教授而获得新的生活,有人因为于教授而获得力量,还有更多的人将受惠于于教授为脑科事业的探索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