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相关文章
-
关注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
缺血性 脑卒中 ( 脑梗塞 )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卒中有2018-01-24
-
脑卒中正确急救措施能救命,这3点一定要注意!
发生脑卒中后,时间就是生命 能否时间正确救治 直接关系患者的存活机会和康复状况 然而~ 在我们身边,不乏看到这2017-02-21
-
颅内外动脉高流量搭桥+动脉瘤切除或孤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径2.5厘米以上的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其临床表现多数为占位症状,出血率较小型动脉瘤2016-12-22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缺血性脑卒中
目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在适应人群中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办法。经全球50多年的临床验证,这种手术安全、有效。2016-12-22
-
脑中风患者等救护车时,这些事不能做
当家人出现中风可疑症状,你拨打急救电话后,还能做些什么? “让病人侧卧,能避免仰卧时舌头后坠,或呕吐物堵住2016-11-29
脑静脉窦血栓
2016-11-04 13:50 作者:苟大夫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而儿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多见。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易并发横窦(transverse portion of lateral sinus)和乙状窦(sigmoid portion of lateral sinus)的血栓形成,统称为侧窦血栓形成(lateral sinus thrombosis)。根据病变性质,CVST可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两类。炎症型中海绵窦和横窦是常受累的部位;而非炎症型中上矢状窦容易受累。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化脓性乳突炎或中耳炎。
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多样,与血栓形成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多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喷射性,可有抽搐和局限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意识障碍常见,或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嗜睡,或为昏迷。
脑静脉窦血栓的检查-CT、核磁、造影可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
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I及 MRA联合检查是 CVT诊断及随访的佳方法。如临床高度怀疑CVT时,MRI及MRA应作为一线的检查手段
CT:如果MRI禁忌或无MRI,应首先行CT检查。80%的病例可能有不正常表现,但CVT的典型表现仅占20%。
CVT的血栓直接征象有两种:空征(强化扫描下,在上矢状窦的后部、直窦及Galen静脉较常见,常规扫描表现为上述部位高密度)和致密三角征(dense triangle sign常规扫描,上矢状窦呈现高密度)。直接征象相对少见,但特异性高。
螺旋CT静脉造影是CVT很有价值的检查工具,常见的异常有充盈缺损、窦壁的强化及测支静脉引流增加等。
动脉内血管造影,曾经是关键性的诊断方法,现在仅用于MRI与 MRA结合检查仍不能明确CVT的情况下。典型的征象包括部分或全部静脉窦不显影及由扩张的侧支螺旋状的血管包围的皮层静脉突然中断。
脑静脉窦血栓主要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脑静脉窦血栓治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抗凝、溶栓和介入治疗。
国际上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不管病人有没有发生颅内出血,不管症状多重,一旦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马上进行稳妥的抗凝治疗,可以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让血栓不再延伸,控制病情进展。抗凝治疗也是好的降颅压的方法,一旦静脉窦血栓缩小了,颅压自然会降下来。因此,抗凝是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的基础。
第二种方法是溶栓治疗。通过血栓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溶栓药物的使用,溶解静脉窦内的血栓,恢复静脉窦通畅和血流动力学。但是,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窦溶栓治疗时间窗局限于超急性期(发病3-5天内)。超过这个时间窗的患者,由于血栓开始纤维化,经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不但不能溶解血栓,反而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第三种方法是是介入治疗,如果病人通过抗凝治疗不能控制症状,同时错过了溶栓治疗机会,应该尽早做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血栓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碎栓、血栓抽吸和静脉窦成形术等。具体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病人发病的时间长短不同、治疗时机不同,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
哪些病人需要急诊介入治疗?什么情况下应该进行介入治疗?
,患者接受正规抗凝治疗,症状没有减轻甚至继续加重者,须尽快介入治疗;
第二,抗凝治疗后,头痛症状减轻,但腰穿颅压持续很高,视力进行性下降者,须考虑尽快介入治疗;
第三,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担心抗凝治疗增加出血风险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第四,出现脑疝征兆,快速使用甘露醇脱水后脑疝得到控制患者,可尽快实施介入取栓治疗,恢复静脉通畅和动静脉循环,这些病人可以不开刀就把生命挽救回来。但是快速使用甘露醇后,如果病人瞳孔反应改变不明显,症状依然很严重者,应急诊手术去骨瓣减压,待脑疝解除后再施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大的优势是可以不用任何溶栓药物,将血栓搅碎并抽吸出体内,能够避免溶栓药引起的出血风险。
刘加春,主任医师,神经介入科主任。先后师从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家凌锋教授和王大明教授,至今已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工作近20年。对颅内动脉瘤、脑与脊髓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脑梗塞、脑出血、烟雾病、颅内静脉窦血栓、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均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与脊髓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闭塞性脑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等的手术治疗。作为术者累计完成脑与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近3000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