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相关文章
-
颅内外动脉高流量搭桥+动脉瘤切除或孤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径2.5厘米以上的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其临床表现多数为占位症状,出血率较小型动脉瘤2016-12-22
-
冬季脑血管病高发,简单三招帮你识别“致命杀手”!
近年来脑血管病呈现发病率增加、发病愈趋低龄的趋势,慢性病中的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疾病致死的死亡原因。冬天2016-11-14
-
秋季必知的脑血管病知识
如果能在早期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完全可以降低。目前,普遍认为脑血管病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高血2016-09-13
-
脑血管病的六大高危因素你有吗?
脑血管病是一组由缺血或出血引起的短暂或持久的局部脑损害,同时或单独有一支或多支脑血管的基础病变的疾病。2016-09-06
-
辨别脑血管病发生前的五大症状
怎样辨别发生脑血管病的信号?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专家告诉你。 由于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大、致残2016-09-06
脑血管病
2012-05-20 16:04 作者:秩名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中医学称为‘中风’或‘卒中’,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拥有强大的脑血管病治疗团队,由神经外科专家、脑血管病诊治专业医师张永力主任领衔,积累了千余例诊疗经验。他带领脑血管病相关多学科医生开展脑血管病个体化综合治疗,并开展神经介入放射工作,利用脑血管造影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对各种复杂疑难颅内肿瘤、动脉瘤、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巨大动静脉畸形的栓塞、颈动脉内膜切除、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果您有疑问或想预约专家,请拨打***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如果您想和更多病友交流请加QQ群:249934975